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世界最高的建築~杜拜


     

杜拜傳奇

杜拜, 1990
* The image is from HERE.

杜拜, 2007
* The image is from
HERE.

只用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 杜拜 (Dubai) 這朵波斯灣邊上的沙漠玫瑰迅速綻放, 和上海、北京、莫斯科名列令全世界建築師聞之震顫的名詞之一。據說, 目前全世界15-25%的起重機都在杜拜。凡是不受國界限制的建築師都想從它驚人的建設量中分一杯羹: Zaha Hadid、Tada Ando、Jean Nouvel、Frank Gehry、SOM等建築名牌都榜上有名 。我也時不時人云亦云, 口口聲聲杜拜現象, 卻一直不清楚這現象是如何造成的, 索性寫篇小文研究。入門習作, 訛誤難免, 尚祈斧正。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地圖, 褐色區塊為杜拜* The image is from HERE.

杜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的七個酋長國之一 (見上圖)。面積4114平方公里 (紐約市面積17405平方公里、上海面積7038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8人 (紐約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502人、上海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45人)。數據來自Wikipedia, 看起來不太合理, 不知計算基礎是否一致。

雖然考古資料顯示 7000 年前杜拜附近便有人類活動痕跡, 有關杜拜的最早文獻紀錄只溯至 1799年。1892年, 杜拜被納入英國"保護"範圍。1971年英國放棄在波斯灣的控制權, 杜拜與其他酋長國成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開始, 石油當然是重要經濟收益, 但杜拜同時致力於經濟多元化。身為波斯灣重要通商港口的它在1979年成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Jebel Ali Free Zone。1990年波斯灣戰爭後, 許多阿拉伯半島上的經濟活動挪到杜拜進行 (這和美國的居中斡旋不無關係), 啟動目前所見的奇蹟。杜拜繼續成立其他自由貿易區, 穩固它中東資訊和金融交椅的地位, 同時也鼓勵觀光。今天石油收益只占杜拜GDP的6%。

不同於上海、北京、莫斯科, 杜拜迸發於空無。第一張圖可見1990年的杜拜仍是沙漠中的一片荒地。像某些沙漠植物, 種子在地裡休眠無數載, 就等待一場雨的來臨, 讓它在幾個星期內發芽、開花、結果。沒有既成的都市紋理制肘, 杜拜成為野心建築師的實驗場, 另一個華盛頓特區、另一個巴西里亞 (Brasilia)。一百年前義大利未來派 (Futurism) 的藍圖原來要在阿拉伯半島實現。像是要強調它的沒有歷史, 杜拜的建設比任何地方都異常地瘋狂奇想, 彷彿以 "世界之最" 為唯一設計綱領。這個綱領循兩個方向實踐。一是爭奇, 二是鬥高。



杜拜爭奇的第一例是棕梠島 (The Palm Islands )。棕梠島係以人工島嶼圍塑成棕梠葉狀的衛星城, 概念不新, 不過是文藝復興幾何理想城市的流線版本, 又有一點六零年代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東京灣區計畫的影子。杜拜計畫造三 "片" 棕梠葉, 供商業及居住使用, 完工時共可容納五十萬人口。據稱從月球上可以看到這些棕梠葉, 萬里長城將不再是月球上唯一肉眼可見的地球人造物。


世界群島 (The World Islands) 由三百多個人工島嶼構成世界地圖形狀, 儼若秘魯 Nazca lines 原始地景圖騰。棕梠島的文藝復興幾何秩序崩解為世界群島的後現代主義碎型。象徵性掩蓋過機能考量, 為了向月球人證明二十一世紀地球人仍保有史前性格, 規劃者勇敢犧牲各群島之間的有效交通連結...也許開發公司可以貢多拉 (gondola) 為世界群島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此, 威尼斯淹沒水底後, 天涯一方仍有世界群島可追憶水都風貌。

Hydropolis, "世界第一座" 水底旅館。全部結構在德國完成, 運到杜拜組裝。預計2009年完工。


杜拜滑雪場 (Sky Dubai)。預計成為 "世界最大" 的室內滑雪場。注意, 杜拜處於北緯25度, 屬於熱帶沙漠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6度。

「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裏。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聖經》創世紀

                                                 資料來自http://minyingw.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